吕大明撰金声玉振情倾泰山著名泰山画

金声玉振情倾泰山

——著名泰山画家卓忠信记

吕大明撰

夫国画,世界艺术宝库正殿之重器;其山水画一脉,国画艺术宝库正殿之栋梁。

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序言:“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至奥,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岂不为笔补造化者哉!自古逮今,名贤上士,雅好之者画也。且夫画山水之术,其格清淡,其理幽奥。至于千变万化,四时景物,风云气候,悉资笔墨而穷极幽妙者,若非博学广识,焉得精通妙用欤?”

卓公忠信,即齐鲁名士雅好之者也。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卓公幼承家学,研习水墨书画,熟读四书五经,兼及佛典道藏,酷守仁义道德。及冠,负笈水墨学府,问道山水宗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卷帙浩瀚,精研大家经典,博采古今画谱。沐风跻霜,观临古贤遗墨,弘览近人丹青。博取李可染、张汀、傅抱石之优长,抉采钱岩松、赵望云、关山月之精华。平生以泰山画作最善,兼工梅兰竹菊。

为探赜山水真谛,卓公锲而不舍,潜心蛰居岱畎农舍近廿年,盈盈斗室,退笔如山,区区文案,砚底磨穿。椽笔丹青于兰台石室,经年燃夜灯以继昼日,臻精益于现纸绢。今之,卓公年触杖国,人画俱老,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惊世水墨泰山大作汩汩喷涌而出者矣。

疑惑之,如此黄钟大吕,金声玉振,卓公有何海涵旷世秘笈乎?

揣其海涵者一。“泰山之阳,汶水西流。”泰山,天下第一名山,中华民族精神之象征。卓公幽居泰山,躬耕画坛,自号“泰山画人”。曩,卓公曾邀我治一印玺,曰“泰山安,天下安”,可见卓公对泰山之敬仰。有感于泰山之雄奇险丽、秀幽奥旷,仰止于泰山仪形之威严多姿;有感于泰山之历史悠久、翰蕴厚重,沉浸于泰山文化之广博绚华。卓公深谙泰山之神形气韵,神是崇拜,形是雄伟,气是风骨,韵是文蕴。“泰山安,四海皆安”,谓之“神”;“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谓之“形”;“拔地通天,冠盖五岳”,谓之“气”;“帝王封禅、骚客题咏”,谓之“韵”。于是乎,滥觞中国美学神形气韵之“崇高”,人文精神之“比德”,养心修身之“畅神”。此,意会为妙,言传皆拙。

揣其海涵者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唐王右丞《山水诀》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卓公深谙画道水墨精髓,“笔墨当随时代”,外师泰山,中得心源,汲古弥新,技近吴白。独创“泰山皴”、“湿画法”。其骨法用笔,更显功力,秋蛇春蚓,尽逞毫端。时而笔重似崩云,荦荦乎类群星列河汉;时而笔轻如蝉翼,纤纤乎若桃花沐春风。异于江南烟雨空濛之纤秀,凹凸北方高山厚土之雄壮;应物象形,气韵鲜活,巧夺泰山天工造化;随类赋彩,随意点染,切中泰山肌理肯綮。世人皆称“石涛得黄山之灵”,吾侪称“卓公得泰山之魂”者欤。

观其画作,游目骋怀。以获奖大作《稳如泰山》代表之,泰山雄丽巍峨而静穆,仰之弥高;古松龙翻凤栖而遒劲,叹为观止。岩岩累石以壮其峻厉,飞湍泉瀑以益其毓秀,山岚云翥以显其飘逸,绝岸峭峰以肖其险势,履危临壑以强其凌空。卓公画作将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气韵生动”之理想,付诸践行,视为圭臬,充分表现泰山内涵与神韵。若时空穿越,汉武亦惊叹卓公画中之泰山,“高矣乎!极矣乎!大矣乎!特矣乎!壮矣乎!赫矣乎!惑矣乎!”老夫敬服之余,曾撰书一藏头“忠信、山水”联赞之,“忠敦粉墨,山收笔底;信手丹青,水涌毫端。”

揣其海涵者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卓公血脉根植儒经,国学笃厚,平生文案,砚边濡墨,源头活水得以喷薄于画端。其文学著作等身,硕果斐声域内,肩比关郑马白,创作剧本凡五十余部,另有《卓忠信电视剧作选》二卷,《卓忠信散文选》等行世。其中,《泰山将军》、《长流水》、《九山云雾》等一十六部荧屏闪耀,《青山不惑》、《情满山乡》、《泰山功夫》电影公映,好评如云,国家省部嘉奖亦应接不暇,不胜枚举。

艺术源于生活。卓公与泰山耳鬓厮磨六十年,情倾泰山,梦萦泰山,领悟泰山,写生泰山,创作泰山,吸纳泰山之灵瑞,滋润画笔之毫尖。泰山之草木峰壑、道庵佛刹、松石泉涧、朝晖夕阴、春夏秋冬,卓公烂熟于心,如数家珍,挥袂即现,栩栩如生。其气势磅礴摩天,笔力罡劲畅达,设色苍润华逸,于水墨淋漓恣肆之中,图画烟锁云连之间,石级,潭瀑,松涛,雾淞,塔刹,云海,青峰,旭日,云天……,泰山顶天立地,盎然勃发,意寓我中华民族坚韧不跋、生生不息之精气神。

揣其海涵凡三,山高笔短,焉能尽善卓公画艺之秘笈也哉。

若夫,卓公有谦谦君子之风,堂堂凌云之气,德艺双馨,古道热肠。当下培育桃李,诲人不倦;传道授业,指点迷津。朋交广泛,助人为乐,坊间口碑传芳,同仁交口赞扬。

宋沈括《图画歌》言,“画中最妙言山水。”卓公毕生以青灯孤砚为伴,禅精竭虑,修成正果。腕下绘泰山,留墨珍于斯世;胸中有松石,化满纸为烟霞。历数岱岳,自清乾隆十三年高宗朝岱,板桥君膺“泰山画史”,“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作泰山画,已逾二百六十年矣。如今,遍观齐鲁,画泰山者,众也。可为逸品者,鲜矣。而卓公画作,观之者视为赵璧,藏之者重若隋珠。文人墨客求之若鹜,社会贤达雅聚品赏,京畿内府延为国礼,其洋洋大观者也哉。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无涯,艺亦无涯。卓公画艺,既登岱顶,天门长啸,俯览众山,吐纳地厚之精气,仰赖天高之霞蔚,极目高远,炯炯乎,欲何所为耶?天宫曹阿瞒或答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乎哉。

有诗赞曰:“丹青水墨天涯间,收拾山河入砚湾。袖里惊魂飘逸品,子昂颌首赞登攀。”

(作者为泰山文化副主席,《泰山文化研究》总编、研究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原《泰山志》责任主编。)

吕大明

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9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