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小东热线电话
、
近代西方科学的输入,改变了中国人固有的自然观念,延续千年的泰山信仰受到时代的挑战。
(章太炎)首先是革命派学者起而对封建统治者所予泰山的神化加以猛烈抨击,国学大师章太炎致函地理学家张相文,批驳了清廷泰山发脉长白之说:“清主所论,实属妄谈。盖时犹信堪舆之说,欲举中国孔颜诸圣,悉谓之长白山灵所生,以此夸耀我耳。”泰安学者王连儒在《泰山游览志?凡例》中也对统治者利用泰山神道设教、愚弄人民的行径予以揭露:“迷信有碍进化”,若玉女修真诸事,“假神教等口吻,助长愚民政策之残焰,……虚诞之说,贻误非轻。”另一方面,由于风气开通,境域视野扩大,国人对海内外山岳地理有了较多的认识,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泰山观。许多人进而对泰山“独尊”的地位提出质疑。黄炎培指出“实则论今日域中,若泰山者,正不敢谓足压倒一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泰山)
因此,民国成立后,包括泰山祀典在内的自然神崇拜被政府废除。国民党夺取全国政权后,更进一步推行其破除迷信的政策。民国十九年()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奉发《神祠存废标准》于各级党部,进行大规模的废止神祠活动。《标准》中列“山川土地之神”称:“五岳四渎:古者天子祭山川社稷之神,山以五岳为尊,川以四渎为大。秦汉以后,帝王封泰山,禅梁父,大都祝其安谧,无为民害。今者地理之学,日有进步,旧日五岳等山,在中国各山中,比之葱岭、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已觉渺乎其小。……故五岳四渎,均在废止之列。”其下列废祀之神名目,首位便是“东岳大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泰山)
受新文化运动激进思潮的影响,对泰山神权的批判渐演变成对泰山信仰、泰山文化的全面否定,认为其是“封建思想的支派,迷信观念的渊源”,与故宫一样,都是封建王朝专制的代表。
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当属民国十八、十九年(、)间孙良诚部对岱庙的大肆破坏,王价藩《兵事日记》载斯时:“遥参亭被人抬出神像捣毁,将道士驱逐。……岱庙配天门下大像用巨绳拉倒,两配殿神像抬出。”“岱庙四角楼拆毁,峻极殿匾上换字。……炳灵宫大殿拆毁,……告祭碑全行推倒,……抚今追昔,殊可惨目。”在此后军阀混战中,泰山更遭到严重破坏,尽失往日尊荣。
(吴金鼎)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国人在继续批判泰山文化负面与糟粕之时,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