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个出家师父在出家前入山修道的亲身经历,本人以为通过他分享这些个人亲历的故事,对出家修道乃至好要入山修行的修道者来说都是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的。至于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吧!
那时、那地、那样的我
第一部分
六、第一次相遇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从扇子崖向下走去,准备去别地方看看。走到大概是半山腰时,只见左边出现了缓坡,上面长满了不大不小的松树,但是很少有杂草、灌木。从树枝间向远方望去,只见一道又一道的山梁横在眼前,高低起伏,青山巨石,各有风姿。
我想:如果从来路先下到山脚再爬去其它山梁,还不如从这里直接横穿山谷,直接爬到对面山梁去,这样路径要近得多。于是从缓坡上一路下去,直到碰到山谷旁边的悬崖为止。
泰山不象南方的山地,南方山多是土山,表面以土壤为主;泰山是石头山,处处有巨石裸露。所以,在泰山的山谷两侧,因为古今的水流冲刷,多是裸露的悬崖峭壁。我仔细看了看,悬崖不算很高,而且裂缝和可以抓手、踏脚的地方很多,爬下去不算困难。
当爬下山谷,穿过乱石,又爬过对面的悬崖后,才开始碰上问题。只见这里的山坡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高高的灌木和杂草,另外坡度又大,人只能近乎伏在地面往上爬,而灌木丛林,就成了横挡着的拦路虎,需要双手小心地抓牢树枝草木,用力蹬地和上拉身体,同时用头分开眼前的杂草。而杂草转到背后,又和背上的大包搅和纠结到一起,所以爬起来步步吃力。
但是这时也没有别的法子可想,所以也没有别的想法,一门心思地就往上爬吧!就这样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时间,终于爬上了山梁,可以喘喘气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忘了这样子爬过了几道山谷和山梁,就记得到了旁晚,终于来到一处较低的山梁上,只见这里没有高树,连灌木杂草也很少,大大小小的石头露在地面,地面平缓,坡度较小。远远望去,四周视野开阔,心情大好,唯一的缺点是没有水源,需要下到山谷取水,另外也看不到下山的路,不知道前方下山方便不?但因为觉得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于是就决定在这儿安住下来。
这样一想,身心就放松下来,总算找到满意的地方了。这时才突然发现,和昨天不同,现在丝毫没有疲累和犯困的感觉。按理说,今天要费力得多,应该比昨天更累更需要休息的,但是实际上正好相反。那时也没多想,当在其后的岁月里多次经历类似的体验后,我才分析和发觉出其中的原理。
美美地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起来活动活动,身心都很舒畅。就在这时,一阵阵小羊的叫声从前方传来。
我一阵讶异不安,怎么这地方还有人放羊?慢慢地,就见一群羊儿从下向上,往我这儿过来,又看到一位山民模样的大哥,跟在羊群后面走上前来。
到了跟前,打个招呼,也没看他表现出什么惊异,简单几句寒喧相问之后,他说:你怎么能住在这儿?来,来,我带你去看看后面都是些啥?
他带着我继续向上走,离我停留睡了一夜的地方也就十几米的样子吧,就到了这道山梁的最高处,再过去就是另一面的山坡,比我这面的山坡坡度大了不少。他指着眼前说:你看这都是些什么?我定睛一看,妈啊!原来这面上坡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堆,我竟然在坟区睡了一晚!不过那时天已大亮,身边又有人,所以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后怕。
他手指右前方很远的高处说:你看到那块大石头没有?那儿下方不远处有个大山洞,附近有泉水,住在那儿很适合,你到那儿去!我谢了他,他也不多话,就赶着羊群下山去了。
换个一般人,按理看到个陌生人一大早出现在坟堆边,应该吓一跳的,至少会觉得很惊讶,但是他没有!见了面后,大多数人也会很好奇,会刨根究底地问许多话,他也没有!相反,他一直很是冷静平和,好象手里拿着根赶羊的树枝,带着我指东看西的。当能帮的忙说完,也不打搅我,马上就离开了。
如果不是这样,我可能不会把这事写下来!如果仅仅是这一次,我也可能不写下来!如果是经常见到他,我也可能不会写下来!但是你会看到,有关他的事还没有完,我们留到后面再作总结。(注:未完待续,点击“阅读原文”可看上一章)
(后注:上节的时间记忆有误,这时应是到了九十年代初,特此更正)
您好!这里是一一您心灵的家园。"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感恩您的每一次轉發与分享,因為那都是給這個世界送出一份善的訊息。祝您吉祥!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喜欢踏碎虚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