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明撰泰山石的人文价值概论

泰山石的人文价值概论

吕大明

泰山,古称东岳、岱宗。位于祖国版图东部,海拔米,面积平方公里。是中华文明、孔孟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泰山位于东方,是太阳初升、万物发育之地,黄河汶水环绕泰山。上古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地,其身体化为五岳,头化为泰山。泰山为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开创联合国遗产分类新标准,是中国首批世界遗产的唯一名山,泰山还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泰山约形成于30亿年前,泰山基岩属于地球上最古老的基石之一。先秦《诗经·鲁颂》中说:“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十三经注疏》解释,“岩岩,磊石貌”,从中可见泰山石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泰山石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28亿年前,泰山还沉寂在茫茫大海之中。古泰山运动中,泰山逐渐跃出海面,亿万年地火的冶炼,亿万年岁月的洗礼,泰山石变得雄奇瑰丽、五彩缤纷,呈现出天然而原始的韵致。泰山山体主要由花岗石组成,并有储量丰富的玉石、燕子石等。泰山石质地坚硬,结构细密,纹理构图丰富而有神韵。主要有红、绿、黄、褐、白、黑等色调,且光润亮泽。据年版的《泰山志》记载,分布在泰山上下著名的泰山奇石景观72处。如醉心石、试剑石、虎阜石、龙口石、仙桃石、罗汉石、鹰石、象鼻石、玄圭石、元宝石、骆驼石、八戒石、朗公石、飞来石、探海石、斩云剑、拱北石、擂鼓石等。

泰山地质遗存丰富,矿产多样,材质主要有花岗岩、石膏、大理石、泰山墨玉等,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另外,泰山燕子石是国际上发现最早的三叶虫化石,以其鲜明的虫体,典雅的色泽,被称为世界化石奇珍。泰山石的人文价值主要有地学考古价值、精神取向价值、审美收藏价值等。

一、地学考古价值

泰山雄伟,地质年龄30多亿年,山体分三层台阶式地质结构,犹如登天台阶,坐北朝南,山体通体向南打开,一眼望遍全山,如佛似坐,是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泰山的地学和考古价值主要有:

一是反映了古老的地质年代信息,在泰山地质公园探测到了带有37亿年地球年龄信息的物质,标志着在泰山下存在着相当古老的岩石,是世界最古地质区之一。

二是有特殊价值的岩石。泰山地区的科拉马提熔岩是目前中国唯一,世界也只有五六个国家有发现的地质现象。

三是典型的地质变化过程。泰山地区所有26亿年前的岩石都已经变质变形了,而26亿年以后形成的则变形很小,这表明在26亿年前,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地质运动。这次突变具有里程碑式的全球意义,与世界地质学界将太古代和远古代的分界定在26亿年的设想不谋而合。地质科学告诉我们,泰山地区在30多亿年前太古时代经历剧烈的地壳抬升和沉降,在万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杂岩形成于太古代,有丰富的地壳运动遗迹,在地质方面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设有著名的地质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二、精神取向价值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先秦的《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泰山文化深厚,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先秦72位君王,秦统一以来12位皇帝,举行泰山封禅祭拜大典,历朝有90余位帝王参拜泰山。汉武帝八登泰山,发出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明太祖朱元璋尊谓泰山:“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泰山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泰山成为帝王封天禅地,一统天下,祝福国泰民安的神山。古人云:“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圣中之泰山。”因此,登临泰山,体验攀登,战胜叠嶂,展望八极,祈福苍生,成为全球华人的梦想。

这样,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把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发展为中华文化山,中华精神山!这是世界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这也是泰山对世界贡献了一份新的特殊遗产。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泰山安,四海安,国泰民安,已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共识。

几千年来,重如泰山、安若泰山、稳如泰山、泰山北斗、恩重泰山、泰山压卵、泰山磐石等典故词谚的广泛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内容。神山自然有神石,泰山石附加了更多的中华精神意义。泰山石宁毁不折、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激励着中华人为民族大业奋斗不息。人们敬仰泰山,颂扬泰山石,用泰山石寄托自己的希冀与愿望。自西汉未央宫奠基以来,泰山石一直作为朝廷建筑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等,都以泰山石为基石。全国众多市政建筑基石,世界华人住宅、社区的泰山石敢当用石,更是遍布全球。我们正在使用的五元人民币就是泰山上的“五岳独尊”巨石图案,寓意国泰民安,万世太平。

三、审美收藏价值

人和石有着不解之缘,毛泽东主席词《贺新郎·读史》中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石块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最初的文明起点,石器的使用使得人类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所以作为劳动工具的石器,是人类最早崇拜、珍藏的物质代表物,石崇拜、石文化随之产生。

泰山石的审美收藏历史久远。在距今四千多年前,泰山南麓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了泰山河卵石、石铲、石斧、石珠项链、松绿石、玉石等收藏品。我国最早的古书《尚书·禹贡》记载:“泰岱出奇松怪石。”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说过:“君子比德于玉焉。”可见中国的赏石文化由来已久。唐代经学家孔颖达云:“怪异,好石似玉者,泰山之谷出此。”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与苏轼一样,也是中国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米芾喜欢奇石,醉心于品石、赏石,如醉如痴,如癫如狂,故有“米癫”的戏称,以致好几次遭到贬官,“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癫狂的最好印证。泰山朝阳洞一联,说:“米元璋视石如弟,张志和以水为家。”说的就是此事。

古代文人咏唱泰山石的诗文很多,代表作品有东汉曹植的《驱车篇》,唐代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和唐代李德裕的《咏泰山石》。曹植赞曰:“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李白写泰山极顶的奇石:“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李德裕诗云:“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他的另一首《题奇石》诗也很美:“蕴玉抱清晖,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明万历《素园石谱》中收入泰山奇石二枚,元代学者赵孟頫配图诗中咏道:“奥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琢磨,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

中国古代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泰山石的质地、形体、纹理、色泽再现了自然万物,其神韵是天地间灵气浑然的结果,是凝固的诗,不朽的画,每件泰山石都是大自然的绝版原创。人们可以从泰山石中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实现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达到赏石的最高境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寄情于石,陶冶思想情操。

泰山花岗卵石多出于泰山涧底,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水卷着顽石滚滚而下,亿万年来冲刷出无数卵石。泰山石质坚,卵石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气象万千,玩赏收藏家所崇尚的形、纹、色、质、音、图无不具备。尤其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色泽反差大,醒目直观,有秀美、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等不同特色,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泰山石又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如工笔,形象传神,自然天工;抽象像泼墨,浓笔淡彩,韵味无穷。石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文字,或具逼真之美,或具朦胧之美,或像国画艺术大写意,余味无穷,或像运用西方印象主义、象征主义手法,蕴涵丰富。而且有足够的空间联想,有意境美和空灵美。近观静赏,能给人一种空谷传声,幽静深远,心游尘外的精神意趣。因此,其佳品愈来愈为审美收藏家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9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