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兽医广禅侯与水草庙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原创山西画报太行头条

民间兽医“广禅侯”与水草庙

■王书平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畜牧业生产约在1万年前已发生,作为服务于畜牧业的兽医业自然也应运而生。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家畜疾病防治技术,并形成了传统中兽医学术体系。中兽医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始于西周,兴盛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从清朝后期工业革命在世界兴起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曾一度辉煌,但在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中又日渐式微。在中兽医学史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兽医代表人物,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兽医名人有造父(西周),伯乐(春秋),王良(战国);秦汉时期有张仲景、华佗;晋代有葛洪、贾思勰;唐、宋、元时期有李石、常顺(山西阳城)、卞宝,还有“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明代喻本元、喻本亨、李时珍;清代有李春松、李南晖;新中国成立后有蒋次生、于船、金重冶等。这些兽医先祖和名家们,都曾受到当时社会的褒奖和民众的崇敬,但只有宋朝山西阳城民间兽医常顺曾荣受过朝廷钦封“广禅侯”并敕令官建“水草庙”,可以说是有史唯一,举世唯一。

一、民间兽医常顺被封“广禅侯”的由来

农耕文明时代,畜牧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强盛。古时即有“三千乘为富”“五千乘为强”“万乘为尊”“三万骑为天下无敌”之说。由此不难看出,畜牧业在农耕文明时代的重要性,而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医治兽病的兽医,过去叫中兽医,古时地位应该是极高的。据考证,兽医一词始创于周朝,据《周礼?天官》记载,医分疾医(内科)、疡医(外科)、食医(营养科)和兽医。兽医自西周兴起及至清朝后期逐步衰落下来,唐宋元明正是其兴盛和辉煌期。北宋宣和二年(年),宋徽宗钦封“救战马,立军功”的山西省阳城县常半村(现凤城镇山头村)民间兽医常顺为“广禅侯”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被朝廷授官位最高的兽医。至元七年(年),元太宗敕令地方官府为“广禅侯”常顺在家乡常半村修建“水草庙”,每年阴历三月十五(后讹传为清明节)和阴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由官绅与乡民共同祭祀。历史上,凡是能够被社会和世人所推崇并为其树碑立传、修禅庙、塑尊像、享祭祀的,皆是有高功大德之人,是一个至高无尚的荣誉。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封侯赐爵多为皇亲国戚,也有功勋卓著的封疆大吏或文臣武将,平民百姓被封侯的可以说是凤毛鳞角,一个民间兽医被封侯的更是绝无仅有,可以说有史以来唯有常顺一人。

“广禅侯”是什么意思?单从字面理解:广,本意为有顶而无壁的大殿;禅,古时指盛大的祭典;侯,是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既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广禅侯”正是皇帝钦封的在明堂大殿盛大祭典的君侯。正史记载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年)在泰山封禅时,曾封泰山“亭山神庙为广禅侯”。此外,历代神异传说或文献从未发现有封其它神灵或先贤为“广禅侯”的记载。虽然宋代开始将保护耕牛之职责统一于一神“牛王”(牛首人身),也从未发现有“牛王”或其它“牛神”被封为“广禅侯”的记载。民间兽医常顺被封为“广禅侯”有传说有碑记,但在正史却无有记载。查阅清康熙、乾隆、同治《阳城县志》版本,均未提及。《泽州府志》亦无所述。但据清顺治十六年《重修水草庙碑》记载:“水草庙去邑西北三里许,载在邑乘……”,似乎肯定地说明水草庙在清代以前的《阳城县志》应有记载。一般来讲,书之于册页者为书史,刻之于碑石者为金石。书史和金石同等重要,同样都是历史的记载和见证,同样都是进行历史考证的主要依据。广禅侯和水草庙,虽正史无载,却碑文有记,似当以碑文为凭;虽方志无述,却碑文有书,似当以碑文为据。况山头村“水草庙”正殿上悬“圣旨钦封”的“广禅侯”大匾几百年,在皇权至高无上、社会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应该没人敢公然冒“僭越”的大不韪,官府也不会视而不见任其妄为而不纠。

据明永乐十六年(公元年)碑文记载:“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年)金人南侵,在平阳一带与宋兵大战年余,宋军力不能支,时值阴雨天,战马三停病一,愈不可支。时常半村兽医常顺,行医至约县西四百里之汾河边,见战马神志恍惚,身生白灰斑块,奔走惊窜,阵阵嘶鸣,不时甩尾打身,回头撞脖,断为所疾“族蠡”。病马万余,病则需治,无病则防,外敷服药慢不救急,调草药六、七味,沸水煮之,倾之河中,驱无病马先浴饮之,后驱病马浴饮之,日一次,约四、五日,六、七日马愈,兵进,略胜。挽留军中,不肯。继趋别地行医。宣和二年(公元年),钦封广禅侯,以嘉其术。”据山头村常氏墓铭所记,山头村古称常半村,因村西头一半居民姓常故名。当地百姓流传:宋时常半村常氏家族确实以兽医为业传家,祖宗数代以兽医为业名扬州府,确实有一个因救战马、立军功受到过皇帝嘉奖的常兽医。这个民间传说对上述碑记无疑是有力的印证。

二、民间兽医“广禅侯”常顺的生平可考

关于“广禅侯”常顺的身世和生平事迹,原山头村水草庙有《广祥侯传记》碑记载,只可惜该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但原阳城县教育局进修校姬庆绥老师(已故)、原阳城县水利专家王小虎(已故),都曾在山头村水草庙小学任教,他们教学之余闲暇时对水草庙内部分碑刻包括《广祥侯传记》碑文主要内容有抄录,而《广祥侯传记》碑文对广禅候的生卒时间、家庭身世、从医简历及兽医医学思想等方面都有所记载。原阳城县政协主席潘小蒲(已故)年专门撰文对此有过考证。笔者依据潘小蒲根据姬庆绥《广祥侯传记》碑文记载考证“广禅侯”常顺生平、家族、医术、事迹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

(一)“广禅侯”生卒年代大致可考。据碑文记载:常顺(乳名三娃),因救战马、立军功,宣和二年宋徽宗颁旨钦封“广禅候”以嘉其术,时顺己年近花甲。年老巡医乡间,七十五岁寿终归天。从碑文记载的以上三个年限作为考证的依据判断:一是封侯的时间是宋徽宗“宣和二年颁旨钦封广禅候”,即公元年;二是晋爵封侯之时,“时顺己年近花甲”,即谓年近六十,可以判断大约是57至59岁;三是“七十五岁寿终归天”,说明常顺封侯以后,仍行医民间达16年或18年之久。以封侯时间为中界往前推57年或59年,往后推16年或18年,可以较准确的推算出广禅侯常顺生于北宋仁宗(赵祯)嘉祐三年(公元年)或嘉祐五年(公元年),卒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公元年)或绍兴七年(公元年)即为金朝熙宗(亶)天眷元年或二年。

(二)“广禅侯”从事兽医经历大致可考。据碑文记载:常顺曾祖父给财主看家护院种地糊口,祖父是较有名望的兽医,其父兄弟三人皆从父业。常顺弟兄四人行三,聪明灵俐,自幼好学,博闻强记,少学《四书》、《五经》皆能释文讲字,熟背如流。因年景不好被迫辍学,先跟着父亲学习兽医,已能据情断疾,调方配药;后遵从祖父嘱咐,自十六岁起跟随二叔学习兽医,医技长进很快,十九岁便可独自出诊,并在方园百里已小有名气,经常外出行医至沁水、翼城、浮山、岳阳(安泽)等地。“远近行医十余年,佳名播扬州府。”后名声愈高,影响愈大,相请的人愈多,行医的地方愈广愈远,足迹遍布泽州、潞州、平阳、冀、豫两省诸县,五十岁后,还经常巡医汾河两岸,南去平阳、解州、渡河至秦,北到雁北、内蒙及至长城内外,长年累月不归。

(三)“广禅侯”救战马立军功被封侯大致可考。常顺不仅能把握牲畜内外病症、调配奇验药方,犹精于马肚疼和牲畜皮肤病的治疗。据前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年)碑文记载来看,常顺获立军功,当时震动朝野,后又获立军功数次,大宋皇帝才特颁旨钦封常顺为“广禅侯”以嘉其术,并赠谕制饮封“广禅侯”金字巨匾一幅,时顺已年近花甲。《山右金石记》卷三十四,元至顺四年(公元年)《广禅侯庙碑》载:“……岁在祀酉,至顺季秋哉,生明越翌日记,碑标目云维大元国晋宁路潞州壶关县三老乡内王村(今四家池)新修广禅侯庙碑记,下署前乡贡士元维一撰。按潞城有广禅山,此云广禅侯,未详所自、而祀为牛王,事涉不经。文亦鄙里,录以存古。不因乡曲委巷之言而撰之也”。从碑文记载来看,虽然潞城的广禅侯山因何得名不清楚,壶关的广禅侯庙也未说明从何而来,但此新修的“广禅侯”庙比阳城山头村“广禅侯”的“水草庙”迟了六十几年,虽不知村庙由来,却可说明世人皆知“广禅侯”是医治畜病的高手,或是时人所信奉的人神“牛王”,不应是宋真宗在泰山所封的“山神”。

(四)“广禅侯”家族及其后代可考。据说常顺后代中兽医众多,因家谱失落被毁,已无法稽考。但从其后代碑记(常国宁清康熙四年碑记、常国能清嘉庆十七年碑记、常国正清乾隆四年碑记、常志道清乾隆十二年碑记)中可以看出,自宋至明,常氏家族兴盛,且按一辈单字名,一辈双字名的规距排列下来,清始排列渐乱,趋于衰落。至乾隆年间,不知何故,庞大的常氏家族逐步解体。一支迁往石家庄村(城东三里)。一支迁往坪头村(城南三里),一支迁往苏村村(城西南十五里),一支留住山头。迁往各处的第一、二代死后均归葬山头祖茔三亩栈。山头村常氏于清光绪三年死尽,自始成为绝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石家庄村常氏达六百多人,坪头村达三百多人,苏村村达百余人。每年清明节,石家庄村、坪头村、苏村村常氏后人都要回山头村上老坟祭祖宗,直到解放以后终止。石家庄村常氏兽医最多,年代久远。碑碣失落,名、字埋没,唯记常磊(约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同治年间),其子常法瑞(85岁、约生于道光年间,卒于光绪末年)其孙常百顺(53岁、生于光绪初年,卒于民国二十年)皆是承祖业、继祖风、传祖技而又有一定名气的兽医。

三、民间兽医“广禅侯”常顺的医艺和社会影响

(一)“广禅侯”常顺具有相当高的兽医医术和医学思想。一是注重运用解剖手段医治兽病。据《广禅侯传记》碑文记载,每遇杀猪宰羊,他便从头到尾观察其内脏部位及骨骼结构。谁家的牛驴骡马因病而死,他就想方设法弄来开肠破肚地认真研究,定要弄清得病的原因、症状的表现、致死的缘故。可见其很早就注重运用解剖手段医治病畜,实为当之无愧的动物解剖诊病先驱。二是注重内外结合辩证综合施治。据《广禅侯传记》碑文记载,常顺在通过解剖手段医治兽病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研究阴、晴、风、雨、干、湿、冷、暖气候变化和山、沟、阴、阳、土、石、水、草地理条件,对牲畜发病的影响,对医治地方性、区域性、遗传性、传染性的畜病,调药内外结合,治疗表里并重,基本上能够因地制宜用药,效果奇佳,声名远播。三是擅长群防群治防治兼顾。据《广禅侯传记》碑文记载,常顺受封“广禅侯”后更加勤勉,从不居功自傲,年老不便外出,则专心致力家乡牲畜病的防治达十数年。每遇人畜瘟灾,分别将配制的草药装入囊中投入井内,或放置小河上游,撒于露水秋草之上,人畜饮之食之便好,药到病除。凤城镇山头村边的水草沟,町店镇孔家沟后的水草沟、水草圪堆、水草腰,增村的水草圪梁,河北镇暖迪村的水草坪,均因广禅侯曾撒药水中草上为牲畜治病而得名。

(二)“广禅侯”常顺在民间的社会影响深远。常顺自15岁始至75岁终,历经六十年的兽医生涯,一辈走南闯北,饱经风霜,医治畜病无以数计,有功社稷深得民心,医术之高,贡献之大,影响之广,可与扁鹊、华佗、李时珍以及“药王爷“孙思邈齐名。广禅侯常顺兽医去世后,人们深切怀念,年年祭奠,寄托哀思。及至元太宗时颁旨敕建水草庙,修广禅侯大殿,塑广禅侯尊像,春秋两季隆重祭祀,奉若神灵,除每年官家公祭之外,百姓私祭更是络驿不绝,终年不断。水草庙祭祀极盛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现讹传为清明节)和七月初七(七夕节),山西、河北、河南、湖北、陕西、江苏、山东、四川、甘肃等地都有很多百姓自发前来焚香叩拜。每年公祭之时,各州县官员和参加祭祀的百姓行至庙门前米处的黑虎庙(相当于广禅侯的看门神)时,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百姓脱鞋”,然后队伍缓步前行至水草大庙祭拜。在各州县官员拜祭完毕之后,普通百姓跟在后面随祭。可见,广禅侯于民间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之深远。

(三)“广禅侯”常顺的故事至今盛传不衰。妙手回春病骥得康复,村夫封侯兽医留青史。“广禅侯”常顺在其整个六十年的兽医生涯中,有不耻下问的艰苦探索,有解剖求证的大胆尝试,有防治结合的独到认识,有因地制宜的诊治方法,有拯救生灵的菩萨心肠,有真挚赤诚的家国情怀,有泽被乡里的高风大德。对此,坊间广泛赞誉,百姓有口皆碑,八百年来“广禅侯”的威名盛传不衰。“广禅侯”的民间传说及生平事迹也成为世人文学创作的题材,在戏剧、影视、小说中都有体现。年,由阳城民间学者常庆堂执笔主创并编剧,阳城县人民剧团推出上党梆子剧目《广禅侯》。年,由阳城文化学者潘小蒲所著历史小说《兽医广禅侯》出版;同年,潘小蒲编剧,山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广禅侯传奇》在全省热播。“广禅侯”的故事,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正是:

民间兽医广禅侯,水草神庙千古留。

宋立军功救战马,封侯建殿兴祭祀。

妙手回春医术高,有功社稷功德稠。

一代牧医标青史,泽被乡里盛名扬。

四、供奉民间兽医常顺的“水草庙”

“水草庙”座落在山西省阳城县城北距县城约1.5公里的山头村,庙里正殿供奉着被封为“广禅侯”的古常半村(今山头村)民间兽医常顺夫妇二人及水草二神。据查证:“广禅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被封为“侯”的民间兽医,“水草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供奉民间兽医的庙宇。

“水草庙”修建在山头村北庙沟山凹的柏坡上,整体为单进庙院座北朝南分上、下两院,占地面积约平米,分为主庙、庙前场桥和马房三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平米。庙背后从西往东有三面坡,过去分别取名柏坡、梨坡、白杨坡,新中国成立前三面坡上树木茂盛密度较大,可惜先后被日寇战火和历次运动毁坏,后于上世纪80年代县委县政府保护水草庙和广禅侯文化,发动机关干部义务植树把三面坡绿化成了现在的柏坡。

“水草庙”是一座具有典型的元朝建筑特色的古刹,殿宇设计气势磅礴,建筑造型巍峨壮观,庙宇依山临水,翠柏环抱,雄伟壮阔,座序井然,金瓦覆顶,重檐走角,彩绘斗拱,庄重华丽。整座庙宇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东西面阔近30米,南北纵深近45米,红墙琉璃瓦,斗拱挂飞檐,门前立照壁,崖前涌圣水,确实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过去,在水草庙前有一条水草沟,沟内一年四季溪水潺潺,水是从西面高坡涌出的涧水。沟上有两座石拱桥,在庙门前呈八字形架设两桥,一东一西相距10余米左右,如二龙出水通向村内。从西桥头顺沟上行约50米,有一口水井深约6米左右,相传是“广禅侯”炮制兽药用水,百姓称之为“圣水”,加之迷信渲染有医病奇效,四里八乡每逢腊月初五“五豆节”或家有妇女坐月子的,都要来这里担水吃,缺水年份便成为了全村的主要饮水源。古庙、石桥、小河流水,在清翠的山林映衬下,形成一道和谐秀丽的风景。

整个水草庙宇依山就势分上下两院。远看庙门,门朝南开,面阔三间,巍峨高耸。大门前有一座歇山式抱厦。两根石柱顶起额枋和三层的斗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十分的华丽。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木质大匾,匾面长约2米、宽1米,上刻着“普佑万方”四个大字,黑匾金字分外醒目。庙门对面3米处,矗立着一座与庙门齐高的琉璃照壁,壁上琉璃贴画,正中两条飞龙戏珠,下面是哪吒闹海,边旁为八洞神仙,腾云驾雾,气势磅礴;两边镶嵌琉璃对联,绿底金字,上联是:山环水抱云上壁上真仙境,下联是:柏绿松青雾接崖前是神州。壁基是一块砂石雕凿的须弥座,座中心雕一虎头,虎视眈眈,面目狰狞。

进入庙门回首看,山门为倒坐舞楼,三开间,上下两层。一层通出入,过道两侧都是一尺多高的台阶,台阶上各塑一匹高头大马和一个武士(亦称马夫或驭手),一手牵马,一手持戟,面向正殿方向,仰头注目,神情威严,如随时待命。东侧名曰马二哥,西侧名曰马三哥,塑像四周围着条形栏干。二层为舞楼,创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戏台上放小八椤石柱四根,柱头与补间斗拱为四踩拱;顶冠悬山式,但前坡出两翼角,采取在次间第二步架横增一平梁,梁上砌砖垛,加山面檐桁及老角梁、仔角梁等,这种形制一般很少见。顺脊椽上有“大清嘉庆二十四……”题记。台面使用移柱方式,虽为三间,但当心间大,两次间略小,方便观看演出。戏台东西有四间耳楼,二楼与戏台有便门相通。东耳楼是仓房(旧社会社首积粮的地方),西耳楼是妆楼(供戏班化妆和休息);

正北上六级台阶,就进入了庙院。庙院整体为上下两进院,下院东西长约18米、南北纵深约9米。东西两侧建有五间的厢楼,上层为看楼,下层为厢房;

下院正北是高约2米的月台,月台之上建有拜殿(也称献殿),拜殿为三间拜亭,拜亭前后各施石檐柱四根共计八根;前檐柱础为六棱型须弥座,在蹄型足之间的空档内,雕有小型石狮三只,柱头与补间斗拱均为四踩拱。柱头上施通木横额,柱头之间,在横额下施一根月梁形的雀替,起支撑作用。两朵柱头斗拱为一跳四铺作单下昂,梁头伸出做蚂蚱形耍头。补间斗拱三朵,当心间斗拱为两层,下层昂形,上层如菊花瓣状装饰。次间斗拱仿柱头拱。转角斗拱为一跳,三面出昂,耍头撑起檐槫。拜殿风格整体简单朴素,无繁缛的雕花。顶施琉璃筒板瓦,琉璃脊。前檐当心两柱上挂黑底金字木质楹联,上联:妙手回春病骥得康复,下联:村夫封侯兽医留青史。顺脊椽上也有“大清嘉庆二十四……”题记。据碑刻记载,拜殿重修于清代。拜殿是祭拜神灵的地方,也是本庙中最完整、最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台正中设宽台阶,宽约3米的,东西各设副阶,宽约1.5米;台阶都是八级。据说对应着二十四时和二十四节气。

拜殿之正北为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屋顶覆黄色琉璃瓦,琉璃脊,金碧辉煌。殿宇使用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殿内四椽,门外两椽出廊。四根石柱顶起横额。额枋上部使用四垛三踩斗拱。当心间和次间,皆设四扇六抹隔扇门,正殿门头悬挂着一块木质竖匾,匾高约2米宽约1.2米,蓝底金字,上方横书“圣旨”二字,中间竖写“广禅侯”,上款为:钦封泽州府常半村常顺;下款为:大宋宣和二年。匾框四周为八字形,上雕龙形图案。门两侧挂木质楹联,上联为:广禅侯一代神手名留青史,下联为:水草庙几度沧桑光鉴牧医。殿内正中央神台之上塑有“广禅侯”常顺、夫人、水神、草神四尊神像,像高约丈余。正中神像,东为“广禅侯”常顺头戴冕冠,面目庄严,身穿黄色蟒袍,腰系玉带,披着金色斗篷,右手执如意头灌勺,左手托坐椅扶手;西为常顺夫人头插凤钗,面目修润,身穿葱绿色斗篷,双手握笏板。东西两侧各塑四名使者,东山墙边是一红脸判官,右手握狼毫大笔,左臂夹生死账薄;西山墙边是一八咋神,披头散发,呲牙咧嘴,左手拿一柄四棱大锤,右手捏一条菜花小蛇。

正殿两侧各建耳殿三间,悬山屋顶,下施石廊柱四根,明间为格扇门,次间为直棂窗,东为关帝殿,西为高媒殿。再东西两边各有硬山式小偏殿一座,面阔一间,一门(两扇花格门)一窗(直棂窗),东为财神殿,西为蚕姑殿。东西偏殿前各有厦厂棚三间,各施石柱两根。正殿东侧关帝殿内塑有关公及华佗、孙思邈诸神,关公东侧是关平,西侧是周仓,东间为白龙显圣王,西间为风神。财神殿内塑有赵公明和马王爷等诸神。正殿西侧高媒殿内正中塑有周文王夫妇,尊称为高媒爷和高媒娘娘,还塑有送子菩萨和四爷爷、四奶奶等。蚕姑殿内塑有蚕姑奶奶等诸神。财神殿和蚕姑殿外厂棚的南山墙,各开宽约1米高约1.5米的小偏门一个通往庙外,往昔祭祀唱戏,一般男走山门,女走偏门。

此外,在庙内原有柏树四株,古木参天,盎然深秀;庙外有柏树三株,两株(年被认定为“四旧”砍掉)在东石桥边,高大笔直,树围约3米多,树高约15米,百姓称之为“笔柏”,传说为水草爷用的神笔;另一株在庙前东桥头南面约二十米左右的一处高约6米直径5米的煤矸石垛上(年山头村修建学校操场将其搬翻填入沟中),百姓称其为“印圪塔”,相传是“广禅侯”的印信。在庙的正西面约二百米的地方有一黑砂窝,窝的中心有一块高四米周长十余米的黑煤矸石,石块两边是两条小水沟,传说是“广禅侯”使用的砚台,俗称砚凹坪。在庙的东侧还建有马房院一所,座北朝南(正向偏座西北),西北面并列三孔窑洞,两端各有厂棚一座,备戏班歇马、起灶用。

“广禅侯”常顺被宋徽宗钦封侯位,时在宣和二年(年)。后经金灭宋又元灭金改朝换代,过了约年到了至元七年(年),元太宗敕令在“广禅侯”常顺的家乡常半村修建“广禅侯”大殿。这是古代第一个为兽医建庙的皇帝,也是有史以来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专门供奉兽医的庙宇。该庙从元朝始建后,历经元、明、清等不同朝代,有过重修、增修和补修,逐步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完整的古代庙宇建筑节构。碑文有记载的:一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六年(年)第一次整修“广禅侯”大殿,同时在大殿东侧增修关公殿(药王殿)、财神殿,在大殿西侧增修高媒殿(送子娘娘殿)、蚕姑殿;二是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年),增修东西禅房,后又于清光绪八年(年)重修东西禅房,新建大门和照壁;三是清顺治十六年(年)《重修水草庙碑》有记载,但重修内容不详;四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年)增建拜殿、戏台和舞楼,后又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年)重修戏台和舞楼;五是民国二年(年)、民国四年(年)、民国二十四年(年)也曾进行过修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水草庙还是内碑碣林立,大小高低六十通之多,现仅存14通(山西农大教授王英民年文),有考证价值的12通,原有近百块牌匾无一幸存。据原县水利局副局长、山头村人王小虎(曾前后两次在水草庙任教四年)年撰文回忆:“该庙原有大小竖碑五十余块,壁碑十余块”,“壁碑较详细地记叙了常顺的生平事绩”。因大部分碑石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年“水草庙”东西厢房全部改成教室),所立碑刻才陆续失落或被破坏,当时的许多老人和学校老师还记忆犹新。据原县政协主席潘小蒲年撰文《“广禅侯”及“水草庙”终考》考证:“碑碣多系‘官’立”,“却没有一通是常氏后人所撰所立”,“大部分碑文都有医治“族蠡”、有功社稷之类的言辞”。根据史料和目前所留碑刻来看,“水草庙”内所立有关“广禅侯”的碑刻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广禅侯传记,钦封广禅侯碑记,敕建水草庙碑记,谥封水草爷碑记等价值最大时间最早的重大记事碑文;二是历代各级官府和权威官吏为广禅侯歌功颂德的碑文;三是历代各界名人,有识之士赞扬广禅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拯救生灵,有功社稷的碑文;四是历代官府、县、村社重修、增修、补修、葺修、翻修水草庙的记事碑文。

五、让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故中兽医泰斗北京农业大学于船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曾亲临山头村考察认定:“水草庙”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兽医庙”,“广禅侯”也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兽医侯”。常顺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授封官位最高的兽医,也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授封官爵最高的兽医。年9月,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研究会主办的首次“全国广禅侯学术讨论会”在阳城召开,年8月,在晋城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广禅侯学术讨论会”。这两次会议都曾极力呼吁依托阳城县山头村水草庙建立“中国兽医博物馆”,真正让中国兽医文化扎根乡村。年4月“水草庙”被晋城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禅侯故事”,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头村“水草庙”和“广禅侯”历史文化,具有承载中兽医文化、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畜牧文化、农耕文化的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去年以来,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广禅侯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并将这一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开发放到阳城“古县城开发”乃至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局中考虑,真正把文化秉富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把文化资源转变成发展动能,全面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美丽新阳城建设。阳城县要求做好近、中、长期规划,集中力量把水草庙周边环境整治好,形成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风貌,着力将“广禅侯”文化弘扬出来。目前,阳城县有关部门和凤城镇政府正在制定“广禅侯”文化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和3A级景区建设规划:一是致力于全域旅游,逐步将“水草庙”整合融入古县城旅游全景,把古城古街古庙宇文化串珠成链;二是致力于提质增效,打造兽医兽药文化圣地,着力探索转型发展“畜牧强县”的阳城实践路径;三是致力于乡村振兴,打造“广禅侯文化经济综合体”,切实做好山头村依托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样板;致力于长远规划,打造特色兽医文化政策洼地,积极重启“全国广禅侯学术讨论会”。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着力让优秀历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发展动能,从而真正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定位和文化品味,抢占城乡统筹发展制高点;另一方面逐步把全国农业政策资源吸引或积聚到阳城来,从而助力全面提升阳城农业农村发展力度、厚度和水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动阳城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山西画报

图片:王林

编辑:董雅连

监制:李鹏飞

声明:山西画报新媒体中所有原创内容(含图片及视频)转发须取得山西画报新媒体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民间兽医“广禅侯”与水草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slhj/14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