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戈壁滩上的绿洲,一部波澜壮阔的史

很多人会问,河西走廊划入漠南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原王朝控制的河西走廊很容易被蒙古高原的游牧势力长期袭扰。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提到河西走廊,大家一定会想到甘肃,但河西走廊并不是甘肃的全部。准确的说,东起乌梢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与北山之间的这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就是河西走廊了。它还有一个称呼叫甘肃走廊,只因地处黄河以西,所以河西走廊的名号更为响亮。

前面是从地形上来说,那要从地域上来讲,它包括了甘肃的武威、张掖、金昌、酒泉和嘉峪关等河西五市。仔细看地图,我们不难发现河西走廊的核心是宁夏,分布于走廊之中的片片绿洲。这些绿洲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南山北坡流出的石洋河、黑河、疏勒河以及党河。其中,黑河是这一地区的最大河流,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

七年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相比于东西走向的阿尔金山和阴山山脉,其拦截太平洋水气的概率会更大,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黑河为何能成为第二大内陆河了。了解了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我们来看其位置的重要性。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域地区以及蒙古高原被河西走廊所串联,这个应该不难理解。

在讲漠北的时候,我们将其划分为大湖盆地、色能阁草原以及黑龙江上游草原三个板块。而大湖盆地的游牧民族想要南下进入农耕区,除了需要翻越阿尔泰山外,还需要穿越由戈壁和沙漠组成的阿拉善高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看到河西走廊上唯一一层规模的绿洲。

相比于穿越外蒙古戈壁后抵达燕北草原以及沿大兴安岭山麓南下走锡林郭勒草原带到达燕北草原,这条线路要难很多。但有劣势的地方同样会有优势。我们仔细看甘肃省地图,其北部有两个像驼峰一样的明显凸起。不熟悉地理的朋友只会认为这是两块无关紧要的荒漠,但当我们打开石洋河与黑河水系分布图时,你就肯定不这样认为了,而觉得这种行政区域的划分更像是共同争夺水源绿洲的结果。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因为这就是曾经历史上的绿洲要地。

居严海河,朱也泽说甘肃这两个驼峰的结构主要是想讲大湖地的游牧民族想要南下,其实只需要抵达阿尔泰山南麓,将居野绿洲和朱野泽作为水源补充的中继点,在沿河南下即可抵达河西走廊的绿洲核心。

前面讲过,河西走廊并不只有石洋河与黑河水系。从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四郡位置来看,石洋河冲积形成的绿洲成就了武威,黑河水系的洮河及干牛滋养了张掖与酒泉,而苏勒河与党河则成就了敦煌绿洲。尽管它们都属于河西走廊的绿洲板块,但敦煌绿洲的地源属性却有所不同。

如果说武威、张掖、酒泉是背靠祁连,面朝黄土、蒙古两大高原的据点,那么敦煌则是地处塔里木盆地入口处,直面整个西域乃至中亚的关键节点。更何况,这里地处祁连山与阿尔金山的缺口处。如果沿党和河谷东进,那就是贯穿青海,连接青海湖与河黄谷地的另一条丝绸之路了。

内地人想要从河西走廊通往西域,既可以选择从这里进入天山北麓的准噶尔盆地,也可以选择沿塔里木盆地的南北边缘西行。但就天山南北的两条线路来说,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一连串绿洲因为自然条件更优越,所以也使它成为了汉代开通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河西走廊的绿洲和地缘政治风险

前面讲的是通商西域,那其实从佛教石窟文化的东传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敦煌同样也是重要的中继殿。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样也面临着重要的地缘政治风险。如果古人不能像汉唐时期直接控制西域地区,那么要守住敦煌这个突出位置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戈壁滩上的敦煌将面临北、西、南三个方向的袭扰。更何况,强大而控制了西域之后,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在敦煌设置了一南一北两道关卡。对于那些控制不了西域的王朝,更多的命运将是大明的模样,只能将河西走廊的防线退缩至酒泉绿洲的嘉峪关,依托地形与人造工事构总的来说,河西走廊作为漠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和历史文化价值。它连接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域地区和蒙古高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通道。河西走廊的绿洲系统在这片干旱地区起到了关键的水源补给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发展的条件。

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历史上军事防线的重要区域,各个王朝都曾努力控制这一地区以保护自己的边疆安全。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穿越河西走廊是南下进入农耕区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保护河西走廊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任务。

因此,河西走廊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使得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和贸易通道,也是军事防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通过了解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slhj/15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