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暑期治疗 http://m.39.net/pf/a_9173311.html
中国玉器,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断演绎,留下无数的古玉瑰宝,其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
玉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其中尤以良渚、周、汉、宋、清这五代的玉器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通常把战、汉时期及其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业内有专家认为,高古玉是艺术收藏品中的顶级奢侈品。
而充满浪漫、神秘、张扬、大气、精美、珍贵的汉代玉器又是这类顶级奢侈品中的极品。
玉牒
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玉牒通常以青石片制作。
秦汉时期帝王封禅泰山的次数最多,仅武帝刘彻前后便数次封禅泰山,每一次都必有玉牒瘗藏。
如《史记·孝武本纪》中载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四月“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
然而由于一直未有考古实物出土,关于汉代封禅泰山玉牒形制具体如何,长期以来一直不为人所清楚。
年9月28日电讯《中国首次出土古代皇帝的“通天”玉牒》报道:“一件距今约两千年的稀世玉牒最近在陕西偶然出土,首次为人们了解皇帝‘通天’提供了实物依据。这件已残毁的‘通天’玉牒,去年十一月出土于汉长安城桂宫内四号宫殿建筑遗址中,是公元初年的新朝(公元八年至二十五年)皇帝王莽准备封禅泰山与‘天’沟通的实用‘文书’。这件‘文书’没有埋于泰山之巅却出土于千里之外的西安,证明王莽虽准备封禅但因故未能成行。
王莽时期玉牒陕西博物馆藏
该玉牒为青石质地(见图),通体磨光,残长13.8厘米,宽9.4厘米,厚2.7厘米,阴刻篆文并填以朱砂。
面文尚存5行29字。其文字分别为“…万岁壹纪…作民父母清…退佞人姦轨诛…延寿长壮不老累…封亶泰山新室昌…”。
从其中“封亶泰山新室昌”可判断这是一件新莽时期新朝皇帝王莽拟用于封禅泰山的玉牒文书。
两汉正史却未见王莽封禅的记录,故玉牒之出,就改写了泰山封禅史。考古学者对王莽玉牒的刻制时间以及其封禅的最终结局,逐一进行考索,最终发现了这件湮没千年的新莽史事。
该玉牒文书篆字书写风格既有别于同时期新莽度量衡等铜器上工整垂脚的方正小篆,也有异于当时货币“六泉十布”中的悬针篆。
故有学者认为这种笔画方折、行款均齐的书风,应属新莽六书中的“繆篆”并含有隶书的意味,体现书法演变中的过渡色彩。
这是王莽为祈求政权稳固,拟封禅山泰山制作的玉牒,也是王莽时期迄今出土的唯一玉牒。
王莽自代汉建立新朝至灭亡,在位15年间曾有三次封禅泰山的计划,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成行.
这件玉牒自制作完成之后也就只能收藏于深宫。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玉牒也就从此掩埋于宫室的尘埃之中,成为一封王莽写给上天没有寄出的信了。
玺印
皇后之玺陕西博物馆藏
皇后之玺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年咸阳市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羊脂白玉,滋润莹秀。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瑕,无沁。玺钮为高浮雕匍匐回首状之螭虎,形象凶猛。玺面镌刻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
《汉官旧仪》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帝、后玺均是汉代最高权力的凭证,皇帝玉玺迄今未发现。
皇后之玺是年被孔忠良在咸阳市狼家沟水渠旁捡到的,严格地说这里只是"皇后之玺"的发现地而非出土地。"出土"的含义是谓古器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而"皇后之玺"并非从地下被发掘的。
汉代玉印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为执政者的凭信,私印为个人身份
的凭证。
陈请士水晶印西安博物院藏
陈请士水晶印属私印,边长2、高1.5厘米(图2),现藏西安博物院。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出土。
白色水晶,纯净无瑕。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
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较高的贵族。
水晶陈请士印为覆斗钮。水晶的硬度很高,手工很难刻动,因此其制法与琢玉相同,此印便是以这种手法制成。水晶体内有云气,可以称此印是目前国内品相最好的水晶印。
玉铺首
玉铺首茂陵博物馆藏
玉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年兴平县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青玉,呈苹果绿色,背面土沁较多。
玉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
玉雕线刻技法应用十分娴熟,构思神奇浪漫,布局奇特,寓意幽远,风格和谐统一,造型既威严庄重,又活泼生动,是陵园建筑装饰用玉代表作,也是汉武帝时期玉器断代的标准器、属国宝级玉雕艺术珍品。
铺首,以铜为主,故铺首亦名金铺、铺首衔环。通常是由兽面纹和圆环两部分构成,铺首主要用途为大门上饰物,起御凶镇宅、装饰和通报门铃作用。也有置于墓葬门或椁上装饰,有避邪镇墓,使死者免受鬼魅侵扰之意。后世的演变也有作为其他器物的外形装饰。近代更有简化为铜(或铁)扣圆环结构,真成为“门铃”了。
玉璧
《说文》所载:“璧,瑞玉,圜也。”《周礼》记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
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
早在距今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直至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玉文化繁荣的两汉达到鼎盛。
汉代的玉璧主要用于礼仪、陪葬,有的玉璧也可用来装饰墙壁或作为嵌饰装点铜枕和带钩;一些较小的玉璧用作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亦被称作系璧。
玉舞人
东汉人傅毅写有《舞赋》,赞美汉代舞者“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翩跹舞姿,而这般长袖善舞的飒爽英姿,因为玉舞人的佐证,竟让两千多年后的今人也有了如在眼前的清爽印象。
汉代玉舞人主要发现于诸侯王或贵族妻妾的墓葬中。其中,西安东郊窦氏夫妇合葬墓出土各种姿态的玉舞人8件,广州南越王墓、铜山小龟山汉墓各出土6件,其他如永城僖山汉墓、满城汉墓等,也都有出土.
扬州市博物馆藏年妾莫书木椁墓出土玉舞人
这些汉代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玉舞人,其造型与样式,因时代早晚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但甩长袖、折细腰、扭下摆等基本元素,却一直继承延续着战国晚期的风格特征.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舞人
绝大多数玉舞人,表现的是婀娜妩媚的女性舞蹈者。据汉晋文献,汉代不少后宫佳丽为歌舞能手,如高祖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武帝时李夫人“妙丽善舞”,成帝时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圆雕玉舞人
上行下效,能歌善舞成为汉代上层女性竞逐的时尚。玉舞人,虽然只是组玉佩中的一个小小配件,却也成为了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见证,风行一时。
课程内容:《石之美者——全方位认识玉石、玉料》
授课老师:辛礼学
开课时间:年3月17日—18日
授课地点:河南郑州天下收藏华豫之门民间收藏真品馆
报名
日期
时间
内容
16日
下午
14:30-18:00
学员报到
17日
上午
9:00-10:20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玉料分布情况(上)
10:20-10:30
课间休息补充能量
10:30-11:50
历代玉器用料特点和玉料分布情况(下)
中午
12:00-14:00
简餐午休时间
下午
14:00-15:50
对应实物标本玉料上手(上)
15:50-16:00
课间休息补充能量
16:00-17:30
对应实物标本玉料上手(下)
晚上
18:30-21:00
藏友聚餐专家,大藏家收藏沙龙
18日
上午
9:00-10:20
常见玉料辨识上手对应实物标本(上)
10:20-10:30
课间休息补充能量
10:30-11:50
常见玉料辨识上手对应实物标本(下)
中午
12:00-14:00
简餐午休时间
下午
14:00-15:30
交流答疑解惑
15:30-15:40
课间休息补充能量
15:40-16:30
学员藏品鉴赏
16:30-17:00
毕业典礼
《华豫之门》民间收藏真品馆
-
声明《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