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览风起书画扇,笔墨绘丹青扇面艺术

进入夏天,朋友圈要被上海的热刷屏啦

请不要联系我了,冰箱里信号不好

在流金铄石的夏日里,

陪伴你的是空调,WiFi,西瓜吗?

会不会在某个没有空调的时刻

忽然想起

一把小小的、可爱的扇子!

缘起书画扇

提起扇子

人们脑中浮现的往往是纳凉工具

元·刘贯道《消夏图》

但扇子的价值不止在于实用性,

更在于其艺术性

自文人雅士在扇子上面题字绘画始,

扇子就从单一的实用性

走向功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

逐渐发展出了中华璀璨的扇面艺术。

扇面体现文人书法、绘画的特点

扇面虽小,但所寄喻的士子情怀未曾稍减,

可谓"万里江山归一握"。

扇面尺寸之间,

留下了一方艺术家自由挥洒驰骋的天地,

更留下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艺术家的佳作。

看到这里,

你是不是对小小的一把扇子肃然起敬?

那么跟随小编一起穿越时空走近她们,

了解一下精彩绝伦的扇面艺术吧~

走近历史中的扇面

01宋代

▲▲▲谁人用扇?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宋代以前,团扇确实是女子使用居多,想到美丽的仕女小姐姐,手持精美的团扇,斜倚栏杆,秋波暗送,你是不是要心迷神荡啦?但在宋代,持扇者很有可能是一个强壮的大老爷们翩翩佳公子。

此时,新兴的士大夫阶层成为用扇的重要群体。团扇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材质已是十分难得;加之扇面普遍绘制精美的图案,颇具文化色彩,非文人墨客谁能为之?精妙的扇艺承载了文人画师创作的心血;况且团扇不能折叠,不易携带,当然也不会在普通的场合使用啦,当有文人雅集之时、乘兴游览之日,吟诗作对、团扇轻摇,好不恣意快活!在居室内则更多的作为一种装饰品或收藏品存在,供文人细细把玩。

承载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扇艺的团扇(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文人扇)多是宫廷和显贵的文人使用。宫中所用团扇尤多,宋徽宗就是一个狂热的团扇爱好者,不仅收藏了名人所作团扇,还自己创作了不少团扇书画作品。

扇面欣赏

宋·佚名《青山白云图页》

这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青山白云图页》,一幅绘水墨山水,施以淡彩,对幅行书诗题:“青山晓兮白云飞,青山暮兮白云归。青松茂兮明月辉,了不了兮谁得知。”如此一看,作者那飘逸出尘的风骨,豁达的性情便随着画面几棵劲松,山巅的几点青山墨点,几层峰峦起伏显露出来,通过层层渲染营造出了似写唐代王维五言诗《终南别业》中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意。小编想倘若能以此扇扇风消暑,定是极其凉爽。

宋·梁楷《三高游赏图》

再来看看这幅同样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梁楷的纨扇作品《三高游赏图》用笔简练飘逸,用色淡雅,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人物形象,极富意趣。他将满腹禅意融合着山水流泻在笔端,流淌在纸上,禅意化为笔墨,流传了下来。如此有幸,小编能与你们一起欣赏到如此孤品!“扇”哉,“扇”哉!

以上两幅扇面只是宋代扇面艺术群星中的两颗明星,由于文人推崇宋朝很盛行团扇书画。当时的画扇高手多有精美的团扇传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宋代团扇绘画的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皆备,在宋代成为一种重要的小品画形制。其中山水画,是宋代画家非常喜欢表现的题材“恶由精能,造于简略”,耐人寻味。人物画非常发达,题材较之过去也更广泛,不但重视在形象结构上的表现,而且也注意到人物内心的刻画。

团扇构图

宋代团扇的构图即“谢赫六法”中所讲的“经营位置”方面则与中国画相通,同样讲求“计白当黑”“气韵自然”“虚实相生”,常使用“折枝”法,产生“一波三折”的构图方式,平中有势。团扇画在精巧的构思中,实现了画面均衡与主题突出。按照构图方法进行分类,宋代团扇绘画大体可分为全景式、近景式和折枝式

南宋·萧照《秋山红树纨扇》(全景式)

宋·李迪《苏武牧羊图》(近景式)

南宋·佚名《争禽图》(折枝式)

02明清

▲▲▲折扇兴起

明清时期,扇子在文人中更加流行,明清高士手中,谁都少不了折扇,时而藏于乾坤袖里,时而举起指点江山,折扇比德宝玉,已经深入华夏文物之中,难分难解。

但是,你知道吗?风靡明清的折扇竟是舶来品。它来自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北宋末年,折扇从日本传入,一柄收张自如的折扇,几点水墨,一缕暗香,挟着明月清风,翩然展开,成千古之风流。

明清以来文化人喜欢在扇上舞文弄墨,举凡书画俊彦,无不有扇面书画作品。使扇面书画艺术在中国大放异彩,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书面扇面虽幅不盈尺,花鸟虫鱼、山水仕女、人物故事、千姿百态,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专门艺术品种。扇骨有用象牙、玳瑁、檀香等名贵材料制成,扇面则分洒金、混金、捶金、涂香数种,有的还请能工巧匠在扇骨的面上精雕细刻,成为一件珍贵艺术品,一扇之价,值以百金。

清·费丹旭《款仕女洒金扇页》

清·张熊《花鸟金笺扇页》

但是和宋代不同的是,明清时期纸扇居多,轻巧便携易折叠,因此文人墨客大多随身携带,不用时折好放入袖中,用时轻轻展开。无论严冬酷暑,宫苑郊野,熙攘市集,皆可折扇一展,风度长存。雅致的扇面,优雅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没错,这是撩妹的好方法。

尤为注意的是,尽管纸扇广见于文人墨客,但是清代中后期出现了折扇收藏之风,于是折扇也慢慢脱离其实用价值,而变成一种装饰品了。

不同于宋朝,自明以来,折扇书画异军突起,折扇渗入到社会以及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人墨客精于扇面画者灿若繁星、气象空前。上自名公巨卿、学士文人,下至商贾贩夫,三教九流莫不以求名家书画扇而自荣。

扇面欣赏

明·陈继儒《墨石图》

看向这幅,小编猜你一定会感到惊讶,这不就是石头吗?对!答对了!这就是陈继儒笔下的园中怪石,相传他追求隐逸生活,远离俗世庸扰,曾于园中见得怪石几方,猛然被怪石的形状所震撼,联想到自己就像石头一样崎岖不平、棱角突出于是就欣欣然画下这幅墨石图。所以陈继儒的这幅扇面画面呈现的是平和淡雅的真挚情感,如石一般坚贞的节操和高远的情怀,实为明清扇面画的佳作。陈氏扇面画代表了明清时期主流扇面绘画风格,至清代多有人模仿陈氏风格,可见其影响颇为深远。

中国绘画至明清时期,延续了历来的写意特性,然画风为之一变,从追求博大山水的旷远到着眼身边景致的细微,折扇绘画的盛行,体现了这种变革。明清折扇山水通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一岸一水式,两岸一水式和多峰重叠式,花鸟画题材多梅兰竹菊等淡墨素雅之花鸟植物,颇具儒道之风。

传统文人画以笔写心、墨抒情,讲究以诗诠释绘画的意境,诗画结合,相得益彰。书与画的呼应、形与意的结合,可以说是文人画颇具特色的亮点。

折扇构图

折扇画的形制折扇绘画的画面构成是以弧线为主,通常呈现出特定的律动形态,美在开合妙在构图。构图形式主要有左右边角式,压下中心式,全景展开式,上下挤压式,一半式,左右环绕式等,明清折扇绘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方寸之间、虚实结合的方式使其画韵得以彰显.。

明·文徵明《红杏湖石图扇页》

金笺墨笔18.5×51.5cm(中心下压式)

明·钱穀《玉女潭扇页》(全景展开式)

清·髡残《山水扇页》(上下挤压式)

03民国

▲▲▲走入寻常百姓家

民国时期,扇艺别开生面,中国的艺术大师如张大千、黄宾虹创作了诸多扇面书画作品,继承与创新并重,他们给折扇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五四”以后中国传统的高雅文化,包括扇面文化,不再是文人和上流人物随身携带的雅饰,作为欣赏用的各种扇面也渐渐淡出。为此,传统手工艺的绢、纸质扇面制作被其他一般材质所替代,其艺术创造自转向实用之后,才慢慢为人们所接受,这一优秀的文化样式——扇面画艺术,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才幸得复苏,更有众多贴近生活的创作涌现。

扇面欣赏

由黄宾虹、张大千、溥松窗、吴镜汀、汪采白、徐燕荪、汪溶、张君逸八人合作的两开扇面绘画册页

张君逸《春满江南》

八人合作扇面的第七幅是张君逸的作品《春满江南》。图绘江南美景,在连绵的山下,古屋栋栋,小河两边,桃花簇簇,河上一小舟,舟中一打鱼人,身穿红衣,手持竹篙,撑船前行。

民国扇面一方面继承了先代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保留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意,采用了泼墨、泼彩、积墨、破墨等技法,线面结合,笔墨融于一体,另一方面适当地吸收西洋画中的一些绘画技法,如运用西洋画中冷暖色对比强烈的技法,通过接色、补色来增强色彩的厚重感,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润色。在内容中既展现奇峰怪石、云烟变幻、松涛飞瀑的传统美,也显示出展示了日渐丰富的生活新气象。

灵活构图

民国往后扇面的题材更加丰富,构图形式也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前代的版式,创造了全新的扇面画表现形式。

徐操、邵章

仕女设色纸本成扇

张大千、姚华

夏花设色纸本成扇

书画扇在今天

在21世纪,一方面由于商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扇面艺术的发展稍显停滞。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精致的扇艺得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普通人拥有属于自己的雅致的扇艺作品不再是难事。在现代文化创新的语境下,扇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迸发了蓬勃的生命力,不少艺术家着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采用更多的形式,不拘一格。

互动:猜猜我是谁

请通过扇面的内容和样式猜测其年代

滑动图片可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答案

风起书画扇,笔墨绘丹青

扇子出现了纳凉、挡尘、礼仪以外的意义,

或寄情或娱乐或咏志。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在大街小巷的商铺里

看到扇面书画的身影

她们随着历史的变迁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展现不朽的艺术丰碑。

至此我们的扇面展览就进入尾声啦,

我们选取了一些独具匠心的扇面与大家分享,

希望此次展览使你对中国扇面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若想了解更多细节也欢迎留言来跟我们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扇子史话[J].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10):25-27.

[2]谭练.陈继儒《墨石图》扇面赏析[J].中国拍卖,(01):93-95.

[3]鲍博.咫尺之“境”——谈宋代的扇画艺术及其影响[J].时代教育,(14):.

[4]冯文华.宋代团扇文化与小品画的扇面形制[J].艺术百家,,29(S1):-.

[5]王志坚,王墨.清凉风雅入扇来——浅论湖南工笔扇面画的当代意义[J].美术,(11):42-43.

[6]张丽萍.珠联璧合——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荟萃扇面[J].收藏,(03):16-24.

[7]王卫东.名家荟萃精微奇绝——黄宾虹张大千等八位名人合作扇面赏析[J].东方收藏,(07):84-86.

[8]李忠民.折扇的华夏风雅外来文化的中国之路——历史篇.中华遗产,(06)

[9]赵原.设计符号学视角下宋代团扇花鸟绘画构图形式及其设计应用[J].泰山学院学报,,42(04):-.

[10]赵云鹤.中国明清山水折扇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11]赵凤砚.摇曳的翰墨丹青[D].渤海大学,.

图片文案

尚倩倩孙嘉璐王艳婧

图文编辑

蔡樱鸿骆红羽

指导老师

胡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gscs/11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