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北麓的深谷中,隐藏着中国四大寺庙之

泰山南麓以道家文化为主的,而在泰山西北麓灵岩山深谷中隐藏着一座千年佛教古刹,这座千年古刹是“中国四大佛寺之一”,由于这座古刹处在偏僻的深山峡谷,寺院保存完好,寺院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千年古刹,没有市井的喧哗,市侩,没有其他寺庙的商业气息,只有沁心的钟声,动听的佛经念诵,淳朴的风情,让人心情平静,回归自然。

这座古刹就是灵岩寺,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约20公里,位于泰安市以北。灵岩寺历史悠久,是唐宋时期中国的主要寺庙之一。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米。灵岩山又叫方山,因山顶平坦如方桌,四壁壁立千仞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亦称玉符山。山之阳,是满目葱茏墨黛的灵岩峪,曲折起伏的山峦向东西两侧延伸,宛若一面连绵起伏的山峦屏风,而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

灵岩寺原始寺庙建于永兴元年(年-年),在北魏(年-年)期间得到重视和发展,灵岩寺在唐朝(年-年)和宋朝(年-年)达到了重要的顶峰。寺内有超过50余座不同的雕梁画栋的庙宇,鼎盛时期,有左右的僧侣在此修行。

灵岩寺目前留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代高僧惠崇墓宝塔,宝塔位于寺中的宝塔林中。它建于唐代年至年间,保留了原有的特色。这座5.3米高的宝塔是一幢单层的凉亭式石材结构,带有多层屋檐。正面有一扇门,对面有半封闭的假门。宝塔内是正方形,每边长2.2米。塔内穹顶看起来像一个倒置的桶。宝塔屋檐是由重叠的石板组成,这些石板在上升时会变宽,而屋顶重叠的石板在上升时变窄。由石板层组成的尖顶底座支撑着石莲花和珠子,尖塔是典型的唐代单层石塔。

灵岩寺宝塔林中,有座保存完好的佛塔。在寺庙的座佛塔中,形状各异,就像千佛殿的罗汉雕像一样,保存完好,没有受到“文革”的影响。塔林规模宏大,蔚为壮观,走进塔林,徜徉塔林间,神绪即刻飞驰千年。塔林周围古树成林,郁郁葱葱,还能遥望泰山,历史气息和佛教气息特别浓厚!

千佛殿虽然在明朝(年-年)和清朝(年-年)两次重建,但千佛殿柱子底座上的石头基座是唐宋时期的原有基座。千佛堂最迷人的场景是宋代制作的40幅罗汉色彩缤纷的佛像,佛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犹如真人一般,雕塑技术堪称一绝。精湛的工艺得到了游客和学者的高度赞扬。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也给与高度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灵岩寺最高的建筑是55.7米高的辟支宝塔,辟支佛塔最初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由著名高僧惠崇发起修建。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年)重建,竣工于仁宗嘉祐二年(年),是一座八角九层十二檐的楼阁式砖砌建筑。辟支佛塔是灵岩寺的主要标志,兀立于千佛殿西北。塔高55.7米,底固长48米,为砖砌,可循级而上。下三层为重檐,上六层为单檐。塔座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浮雕,塔顶冠有铁刹,辟支塔密檐楼阁式建筑结构为中国独此一例。

驻足灵岩胜景,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游灵岩寺不仅能见到高耸入云的千年辟支古宝塔,还能耳听神奇传说的铁袈裟;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古朴沧桑,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令人流连忘返。难怪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赞叹。清朝乾隆皇帝出巡江南途中更是先后8次驻跸灵岩寺,可见灵岩寺在当时地位有多高。

“雨淋罗汉,两行热泪为救苦;雪塑观音,一片冰心真慈悲。”游千年古刹,沐浴慈悲梵音,拂拭尘嚣蒙垢,这是我游灵隐寺的感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nchuenran.com/lyyj/13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